古代帝王和諧世界的法寶
《孝經》研習報告
後學鍾茂森 講於華嚴講堂
2008-5-10
提
綱(粗體字是字幕)
茂森蒙恩師凈空老教授栽培,多年來學習孝經,力行孝道略有心得,奉恩師慈命,講粗淺體會向各位仁者彙報和請教。
#第一集
概要此孝經概要之研學,采用佛家天臺宗之五重玄義。自古儒釋道三家皆為聖賢教育,雍正皇帝曰:理同出一源,道并行而不悖。本次講座,希望將三家之義理和研究方法均融合運用。自古以來,佛經體例的研究分析可謂登峰造極,故在此沿用。孝經雖是儒典,而佛經體例的分析方法亦可借用於此。幫助我們在沒有講經文以前,先了解整部經的義理宗旨,等於掌握全經。
佛家天臺宗之五重玄義:
一、釋名
(解釋本經的題目)二、辯體
(辨明本經所依據的原理)三、明宗(明瞭修學的方法)
四、論用
(論述修學本經的利益)五、判教(判定教學的課程)
一、釋名――孝經
(解釋本經的題目)
(宋)邢昺疏序云:
《孝經》者,孔子爲曾參陳孝道也。
孝者,事親之名;經者,常行之典。
具體來說,[(宋)邢昺疏序]:
道常在心,盡其色養,中情悅好,承順無怠之義也。
按《漢書?藝文志》云:“夫孝,天之經,地之義,民之行也。舉大者言,故曰《孝經》。”
經,常的意思。義,利益萬物;行,品行,行為。
例:4000多年前舜的大孝,3000多年前的文王每日三省,2000多年前的文帝床前侍母,傳頌至今,使我們也為之敬佩效法。
皇侃曰:經者,常也,法也。